中國時報【曹婷婷/台南報導】
你有多久沒寫信?還記得收到信的感動嗎?拜科技便捷所賜,現代人幾乎已不提筆寫信,卻也有人一年撰寫三百封信。他,是台南縣家扶中心主任周明泉,近卅年書寫不輟,透過親筆寫信,感動許多陌生人成為家扶的貴人。
這是一段書信感動人心的歷程與故事。
「透過書信往返,我曾經勸募最大筆的金額是一三○萬、最少金額是兩百元;匯集而來的人脈、溫情、感動,無價!」五十三歲周明泉,在台南縣家扶中心服務卅年,想法獨樹一格,自創「寫信募款」獨門絕活,樹立成功叩關模式,也是全台家扶中心爭相學習的範本。
第一封信的起點,緣於民國七十年,周明泉加入家扶第二年,對象是一名單親寡母。
「當時,新營有位單親寡母陳楊麗蓉,無畏自身際遇坎坷,透過國民黨台南縣黨部,每年篩選十位喪夫、需獨自撫養小孩的寡母,資助一人一萬。」
周明泉思及家扶有很多媽媽需要「同是天涯人」的鼓勵,儘管他不知道這位女士地址,卻鼓起勇氣,寫了封文情並茂的信,註明「新營市某某路某人收」就寄了出去。意外的是,這封信果真來到陳楊麗蓉手上。至今她仍收藏著,並從民國八十四年加入家扶,幫助許多單親寡母重生。
「我希望透過信件,將感動化為行動。」周明泉寫信內容多為分享孩子的成長、陳述募款困境,他說,很多信也是石沉大海,多虧臉皮厚,才能堅持到今天。
他寫信對象來自各行各業,多為陌生人,透過親筆書寫文字來感動人心,平均一年替家扶募得上百萬元,卅年來,累積金額高達數千萬元。
但他也非為了募款才寫信,家扶一度面臨發票嚴重短缺,他寫信向很多人勸募發票,有位年輕人收到這麼一封手寫的信,向親友收集發票,指名捐南縣家扶,如今成為發票志工。
一封封信匯集成流的力量有多大?去年初,南縣家扶獲贈一筆十萬捐款,來自某高爾夫球隊愛心,署名「吳玉山」,周明泉不識此人,但他親筆寫信感謝對方,並不忘告知家扶現存困境,這一封信,再為家扶帶來一三○萬善款。
「一般慈善機構頂多寄收據來,我很訝異這年頭還有人寫信?」台南縣建築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玉山,對於有人專程寫信致謝,印象深刻,決定伸出援手,也見證了親筆書寫的力量之大與可貴。
留言列表